7/25更新,加入化石分佈、DINOBLOCK翻譯,調整一些知識內文!!
別忘記看下集唷,裡面有姬麻自製的注音翻譯供大家下載使用喔
因為這個月免費的圖片流量爆了,所以遊記暫停XD
下篇的傳送門 → 【DINOBLOCK】小恐龍迷入門 恐龍介紹整理(下)
都看完的可以來這邊增加更多的知識 → 【知識補給】恐龍20大哉問
書本介紹請直接傳送到博客來 →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F013485431
內頁介紹可以看這隻影片 ↓
【總結】
這本是厚紙書,內頁有鏤空設計,邊角圓滑不刮手,前後封裡可以展開成大圖。
高達96頁,像本小百科,擺放起來很有成就感(喂)
恐龍名稱是用學名,但下面有音節拼法,英文不好如我還能湊合著用XD
內容一頁是現代生物,一頁是外型、或是動作接近的恐龍,兩兩對照可以串起小朋友的想像力!
而為什麼書上會這樣描述,仔細看以下姬麻整理的恐龍介紹就會明白了。
其實一開始拿到這本書後姬麻很忙,2歲10個月的小芯芯翻一下就丟到一邊了(看不懂不能怪她)。
這幾天想起來要幫她翻譯(其實我也很需要翻譯),在找恐龍名稱過程中小芯芯一直發問,間接的也引起了她的興趣。
結果找完資料後,一直很愛侏儸紀系列的姬麻比她還入迷呵呵呵。
【恐龍生活時代】
先來看個影片振奮一下心情(看恐龍就好不用看字,年代跟恐龍種類有點兒奇怪)
《TRIASSIC》- 三疊紀
地質年代: 2.5億至2億年前
地理:大陸形成一塊巨大的大陸-盤古大陸,大部分內陸地區為沙漠
氣候:炎熱乾燥,留下典型紅色沙岩;季節分明
代表生物:鸚鵡螺、魚龍、槽齒龍、板龍、翼龍、原顎龜(最早的烏龜);植物有蘇鐵、石松、舌羊齒(針葉樹)
滅絕:隕石或火山活動(還不能確定原因及時間),除魚龍外的海生爬行動物滅絕,海洋22%的屬消失了一半的種;但並非所有地方都損失慘重。早期的恐龍也在這次滅絕消失,一些較發達的恐龍倖存,從此恐龍主宰地球1.5億年。
《JURASSIC》- 侏儸紀
地質年代: 1億9960萬年前(誤差60萬年)至1億4550萬年前(誤差400萬年)
地理:盤古大陸裂成兩塊:北方的勞亞大陸與南方的岡瓦納大陸,開始各種造山運動。海洋富含鈣質,常見碳酸岩與鈣質鮞石(魚卵石)
氣候:炎熱溫暖潮濕,南北極尚無冰川遺跡
代表生物:
恐龍崛起,早期有板龍、南十字龍、雙冠龍。中晚期開始正式興盛,體型也更大:圓頂龍、雷龍、腕龍、梁龍、劍龍等草食恐龍,大型掠食者有角鼻龍、蠻龍、異特龍等。
海洋中魚類(硬骨魚在晚期成為優勢族群)繁榮,海生爬行動物壯大:魚龍、蛇頸龍、海生鱷魚,無脊椎動物出現新種類:厚殼蛤類、箭石目(像烏賊),有殼無脊椎生物造成許多生痕化石。
天空中翼龍成為主宰,侏儸紀後期才出現鳥類(演化自小型虛骨恐龍)。
第一批有體毛的小型哺乳類出現,但只能在樹洞或地下求生存。
植物以大型森林為主,優勢物種為裸子植物;海洋出現紅藻。
滅絕:侏儸紀與白堊紀間沒有滅絕事件或生物演化的特點,只用地質分辨兩個時代。
《CRETACEOUS》- 白堊紀
地質年代: 1億4550萬年前(誤差400萬年)至6550萬年前(誤差30萬年)
地理:盤古大陸分裂成目前的各大陸,但位置完全不同。因板塊運動,海平面一直在變化。代表地質為黏土層(白堊-顆石藻的鈣質外殼微粒沉積而成,顆石藻滅絕於白堊紀-第三紀滅絕事件)。
氣候:侏儸紀後期出現寒冷趨勢,冰河出現於高緯度高山,低緯度區域有季節性降雪;熱帶地區比侏儸紀更為潮濕。
代表生物:
白堊紀是恐龍的頂峰時期,侏儸紀系列電影和耳熟能詳的恐龍其實大部分都來自白堊紀:暴龍、三角龍、腫頭龍、劍龍、甲龍、副龍櫛龍、鴨嘴龍等。
侏儸紀的海生生物(硬骨魚、魚龍、蛇頸龍)繼續繁榮,在白堊紀晚期出現滄龍,但這些海洋生物及軟體動物都滅絕於白堊紀-第三紀滅絕事件。棘皮動物(海膽、海星)繼續存活至現今。
天空中翼龍逐漸面對鳥類輻射適應問題,在末期僅存2科。
哺乳類體型仍然較小。撐過白堊紀-第三紀滅絕事件的最大型陸地生物是鱷魚與離龍目。
植物優勢物種轉為被子植物(開花植物),蜜蜂出現利於開花植物的演化,昆蟲也在這個時期開始多樣化。
滅絕:白堊紀-第三紀滅絕事件,滅絕原因眾說紛紜:隕石、氣候變遷、火山活動等,恐龍就此絕跡,從此地球由哺乳類及鳥類開始了新的篇章。
以上跟以下參考自維基百科整理而成。
【書中出現的恐龍】 (以下依英文字母排列)
【注意】影片的部分因為涉及弱肉強食的原始生態,有些可能會有撕咬、追逐、死亡等畫面,請注意孩子們的反應。
《ANCHISSAURUS》- 近蜥龍
別名:安琪龍
年代:侏儸紀早期
體型:身長2~4公尺,體重27公斤
描述:可能是北美洲最早發現的恐龍。草食性(也有一說為肉食),小型、過渡型恐龍,可用四足也可用兩足行走,前掌可彎曲。
DINO說:I EAT LEAVES LIKE A GIRAFFE...
翻譯:我像長頸鹿一樣吃樹葉。
相關影片:
《ARCHAEOPTERYX》- 始祖鳥
別名:古翼鳥
年代:侏儸紀晚期
體型:大小及形狀與喜鵲相似,為現今鳥類中型大小(0.5公尺),體重1公斤
描述:化石分佈在德國南部。同時擁有鳥類及獸腳亞目的特徵,也有一些恐龍特徵(與馳龍科相似),是最早長著羽毛的動物,科學家認為他是爬蟲類演化到鳥類的中間型,但仍然是恐龍喔。腳上三趾有彎爪及骨質尾巴、顎骨有鋒利的牙齒。
DINO說:I HAVE FEATHERS LIKE A CROW...
翻譯:我有像烏鴉一樣的羽毛。 (註:始祖鳥的羽毛被認為是黑色,但不是全黑,最新研究有些地方顏色較淺;但不知道為什麼DINOBLOCK翻到後面還是把始祖鳥畫成淺藍+綠色Orz)
相關影片:
《ARGENTINOSAURUS》- 阿根廷龍
年代:白堊紀中期
體型:身長大於35公尺,體重90~100公噸
描述:化石於南美洲發現。可能是地球上體型最巨大的恐龍之一(泰坦巨龍類,大概只有雙腔龍超越牠),草食性。(他化石不多又不完整,真的沒什麼資訊好介紹,不是我偷懶>"<)
DINO說:I AM HEAVY LIKE THREE FULL CEMENT TRUCKS...
翻譯:我跟三台水泥車一樣重。
相關影片:
《BRACHIOSAURUS》- 腕龍
年代:侏儸紀晚期
體型:身長25~30公尺,身高13公尺,體重28.7公噸
描述:化石在北美洲、北非(化石過於零散、不能確定是腕龍)發現。陸地上最巨大的恐龍之一,長頸部及長尾巴,前肢較長,頸部高舉,頭顱骨上有鼻部孔洞是最大的特徵。草食性。是大眾最著名的恐龍之一,請看侏儸紀公園1或侏儸紀世界2,牠是主要演員之一XD
DINO說:I STRETCH HIGH LIKE THE LADDER ON A FIRE TRUCK...
翻譯:我伸得跟雲梯車一樣高。
相關影片:
《CERATOSAURUS》- 角鼻龍
別名:刺龍、角冠龍
年代:侏儸紀晚期
體型:身長6~8公尺,身高2.5公尺,體重0.5~1公噸
描述:化石在北美洲、葡萄牙、坦尚尼亞發現,為中大型掠食性恐龍。特徵是大型的嘴部、短前肢、粗壯的後腿,鼻端一個尖角、眼睛上一對小角。比較著名的牛龍(頭上兩隻角)是他的近親。
DINO說:I HAVE SHORT FRONT LEGS LIKE A KANGAROO...
翻譯:我的前肢跟袋鼠一樣短。
相關影片:(最多的是遊戲畫面,牛龍比他有名所以找不到哈哈哈,來看一下牛龍跟愛德蒙頓甲龍的對決)
《COELOPHYSIS》- 腔骨龍
別名:虛形龍
年代:三疊紀晚期
體型:身長2~3公尺,高1公尺,體重15~20公斤
描述:化石於北美洲發現,是最早發現完整骨骼的恐龍。小型肉食性雙足恐龍,頭部有大型孔洞,四隻骨頭空心,推測善於奔跑。可能以群體方式獵食,以昆蟲或蜥蜴為食。對了,牠是第二個被帶進太空梭到太空的恐龍(1998年),第一名是1995年就去太空的慈母龍。(究竟為什麼要帶恐龍骨頭去太空......)
DINO說:I HAVE A NECK LIKE A GOOSE...
翻譯:我有像鵝一樣的脖子。
相關影片:
喜歡化石的可以看這個
《CRYOLOPHOSAURUS》- 冰冠龍
別名:凍角龍、冰嵴龍、冰棘龍
年代:侏儸紀早期
體型:身長6.5公尺,身高2.5公尺,體重460公斤
描述:首頭在南極洲發現的中型肉食性恐龍,頭部有像西班牙梳的奇異冠狀物,但頭冠若是進行打鬥則易碎,故判斷為求偶用途。學名就由希臘文的「冰」或「凍」而來,牠的發現對於侏儸紀的南極洲位置(接近赤道)跟氣候(溫帶氣候,沿岸有著森林)的理論有著極大貢獻。
DINO說:I HAVE A CREST LIKE A COCKATOO...
翻譯:我像鳳頭鸚鵡一樣有頭冠。
相關影片:
這個打架的影片中的冰冠龍跟實際化石重組後的大小身形有落差(實際頭骨很大~),看看就好。
《DIPLODOCUS》- 梁龍
別名:樑龍
年代:侏儸紀晚期
體型:身長35公尺,體重33公噸
描述:化石於北美洲西部發現,是有最多骨架與實體模型的蜥腳類恐龍,因此成為著名且廣為研究的恐龍之一,是已知最長的恐龍(除了化石有限的雙腔龍)。巨大的草食四足動物,有著長脖子及長尾巴,前肢略短於後肢,身體形成大致水平的姿勢。
DINO說:I AM LONG LIKE A BLUE WHALE...
翻譯:我像藍鯨一樣長。
相關影片:
《EDMONTOSAURUS》- 愛德蒙頓(托)龍
年代:白堊紀
體型:身長13公尺,高3公尺,體重3~3.5公噸
描述:化石最先於加拿大發現,是最大的鴨嘴龍科之一,分布廣泛(北至阿拉斯加,南至科羅拉多州)。前肢短於後肢,但前肢亦有足夠長度適宜行走。鴨嘴龍類的頭骨類似現代的鴨,頭骨前段平坦、寬廣,具有適合咬斷樹葉、樹枝的喙狀嘴。最著名的是牠有木乃伊化石-1908年的「糙齒龍木乃伊」(Trachodon mummy),保存了大部分皮膚。
DINO說:I ROAM IN A HERD LIKE A ZEBRA...
翻譯:我跟斑馬一樣漫步在一起。
相關影片:
《EORAPTOR》- 始盜龍
別名:曉掠龍
年代:三疊紀晚期
體型:身長1公尺,體重10公斤
描述:化石在阿根廷發現,是最早的恐龍之一,名字的意思是「從月亮谷來的破曉掠奪者」。是小型雙足肉食性恐龍,能夠快速的短跑。同時擁有草食及肉食性牙齒。
DINO說:I AM QUICK LIKE A FOX...
翻譯:我像狐狸一樣的迅速。
相關影片:
《EUOPLOCEPHALUS》- 包頭龍
別名:優頭甲龍
年代:白堊紀晚期
體型:身長7公尺,身寬2.4公尺,體重3公噸
描述:屬名意味「裝甲完備的頭部」,為最大型的甲龍科恐龍之一。整個身體及頭部覆蓋著鱗甲還有許多短刺,尾巴有骨質尾錘可用來防衛,但腹部沒有鱗甲,要傷害牠就必須將牠翻轉過來。對了,牠跟「甲龍」(Ankylosaurus)是不同的物種(甲龍身上沒尖刺),在演化上早就分開了喔;就跟侏儸紀世界2中,冥河龍(Stygimoloch)跟腫頭龍(Pachycephalosaurus)的關係是一樣的,只是常常被混淆。
DINO說:I AM ARMORED LIKE AN ARMADILLO...
翻譯:我像犰狳一樣有裝甲。
相關影片:
p.s. 恐龍數量太多了,剩下M開頭後的我把牠們放到下集囉~~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