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※專案排程(Project scheduling):用來展示專案如何、何時交付定義在專案範疇的產品、服務或成果,也可做為管理利害關係人期望的工具,並為績效報告提供依據。

※排程方法:要徑法(Critical Path Method, CPM)或敏捷式(Agile approach)。

※將專案特定資料(活動規畫、日期期程、資源相依關係、限制條件)輸入排程工具,如Microsoft Project、Project LIBRE(Free),建立專案的時程模型(Schedule Model)。

※新興的實務作法:高不確定性、不可預測性,難定義長期範疇,依優先等級改變修改原計畫。

§迭代排程(Iterative scheduling)代辦清單、使用者故事、優先順序--產出漸進的價值給客戶。

§依據需要的排程(On-demand scheduling)看版系統(Kanban)--源自精益生產(Lean Manufacturing)的限制理論與拉式排程(Pull-based)技術概念。<TOYOTA>用來限制團隊正在進行的工作,以權衡需求與團隊的交付量;著重於資源的可用性

※裁適的考量:生命週期手法、資源可用性、專案維度(複雜度、不確定性)、科技支持度。

※在敏捷式/調適性環境的考慮因素:短週期進行工作審查、提供迅速的回饋。

※Note:活動清單(定意活動) --> 專案時程網路圖(排序活動) + 期程估算(估算活動期程) --(發展時程)--> 時程基準 + 專案行事曆 --(管制時程)--> 時程預測值

 

6.1 規劃時程管理(Plan Schedule Management) [規劃過程組]

建立「規劃、發展、管理與管制專案時程」相關政策、程序與文件的過程,為專案提供專案時程管理的工作指引與方向。執行一次或在事先訂好的時機點進行

Input T/T Output

1. 專案章程

2. 專案管理計畫書

  • 範疇管理計畫書
  • 開發手法

3. 企業環境因素

4. 組織過程資產

1. 專家判斷

2. 資料分析

3. 會議

1. 時程管理計畫書

 

OUTPUT

1. 時程管理計畫書(Schedule management plan):建立

※專案時程模型發展:方法論及工具

※發布與迭代的長度

※準確度層級

※衡量單位:工時、人日等

※組織程序連結:WBS提供框架,允許估算時有所應變

※專案時程模型維護:更新狀態、紀錄進展

※管制門檻;監視時程績效時所用的變異門檻

※績效量測之原則:實獲值管理規則、實際績效量測規則

※報告格式。

 

6.2 定義活動(Define Activities) [規劃過程組]

將工作包分解為活動(一個人的工作,最小單元),提供:估計、排程、執行、監視及管制的基準。 整個專案期間都要執行

Input T/T Output

1. 專案管理計畫書

  • 時程管理計畫書
  • 範疇基準

2. 企業環境因素

3. 組織過程資產

1. 專家判斷

2. 分解

3. 湧浪規劃法

4. 會議

1. 活動清單

2. 活動屬性

3. 里程碑清單

4. 變更申請

5. 專案管理計畫書更新

  • 時程基準
  • 成本基準

T/T

2. 分解:活動清單、WBS、WBS說明表,可以依序發展或是並行發展。WBS及WBS說明表是活動清單的基礎團隊成員參與分解,能獲得較好、較精準的成果

3. 湧浪式規劃:迭代規畫的技術。近期階段以詳細方式規劃(活動,WBS的工作包細分),未來工作以較高層級方式規劃(已知的詳細層級,WBS的規劃包)。

OUTPUT

1. 活動清單:包括專案所需的時程活動。含一個活動識別碼及每個活動足夠的工作範疇敘述,確保所有團員了解需要完成哪些工作。湧浪式或敏捷式專案會隨專案進展更新活動清單。

2. 活動屬性:每項活動所具有的多重屬性,用來擴充對活動的描述,故項目會越來越多、對活動描述越來越清楚。如一開始可能只有活動識別碼、活動名稱,之後漸漸加入活動代碼、活動描述、前項活動、接續活動、邏輯關係、資源需求等。也用來辨識工作地理位置、負責人,以及發展時程。

3. 里程碑清單:專案中一個重要的點或事件。(為狀態說明、未耗工時)

 

6.3 排序活動(Sequence Activities) [規劃過程組]

將工作的邏輯次序予以文件化,考量專案限制,獲得最大效率。 整個專案期間都要執行

Input T/T Output

1. 專案管理計畫書

  • 時程管理計畫書
  • 範疇基準

2. 專案文件

  • 活動清單
  • 活動屬性
  • 假設紀錄
  • 里程碑清單

3. 企業環境因素

4. 組織過程資產

1. 順序圖示法

2. 相依關係判定與整合

3. 提前與延後

4. 專案管理資訊系統

1. 專案時程網路圖

2. 專案文件更新

  • 活動清單
  • 活動屬性
  • 假設紀錄
  • 里程碑清單

§邏輯關係:除了第一個與最後一個外,每一個活動接連結:至少一個「前項活動」、至少一個「後續活動」

§可使用專案管理軟體或人工進行,將專案活動從清單轉換成圖形,做為建立時程基準的第一步。

T/T

1. 順序圖示法(Precedence diagramming methed, PDM):以節點表示活動,並使用一種或多種邏輯關係來顯示順序。

※完成-開始(FS):前項完成,後面才能開始,最常用。

※完成-完成(FF):等到前面完成,後面才能完成,如A寫文章、B修改文章。

※開始-開始(SS):前面開始後,後面才能開始,如A灌漿、B抹平。

※開始-完成(SF):後面開始,前面才能結束,如A舊系統、B新系統,交接班的關係,最少用。

2. 相依性

※強制相依關係(Mandatory Dependencies):協議要求、自然性質、硬邏輯、硬相依。

※刻意相依關係(Discretionary Dependencies):優先的邏輯、軟邏輯、最佳實務。(最好這樣做,但商量後不這樣也沒關係,有可能產生風險)應有完整的記錄,因會產生任意的總浮時,並可能限制之後的排程選擇。採用快速跟進法時,這些關係應被審查及予以修正或移除。

※外部相依關係(External Dependencies):專案活動與非專案活動之間的關係,在專案團隊的管制範圍外。

※內部相依關係(Internal Dependencies):專案活動之間的次序關係,通常在專案團隊的管制範圍內。

3. 提前與延後(Leads and Lags)

※提前:後續活動可提前開始的時間。

※延後:後續活動開始前的等待時間。

OUTPUT

1. 專案時程網路圖:呈現專案時程活動之邏輯關係(相依關係)的圖型。匯流(收斂)與分流(發散)的活動節點存在較大的風險

 

6.4 估算活動期程(Estimate Activities Durations) [規劃過程組]

在已預估的資源內,估算完成個別活動所需工作時間量的過程,提供完成每個活動所需的時間。 整個專案期間都要執行

Input T/T Output

1. 專案管理計畫書

  • 時程管理計畫書
  • 範疇基準

2. 專案文件

  • 活動清單
  • 活動屬性
  • 假設紀錄
  • 經驗學習登錄表
  • 里程碑清單
  • 專案團隊分派
  • 資源分解結構
  • 資源行事曆
  • 資源需求
  • 風險登錄表

3. 企業環境因素

4. 組織過程資產

1. 專家判斷

2. 類比估算法

3. 參數估算法

4. 三點估算法

5. 由下而上估算法

6.資料分析

  • 備選方案分析
  • 風險除備分析

7. 決策制定

8. 會議

1. 期程估算

2. 估算基礎

3. 專案文件更新

  • 活動屬性
  • 假設紀錄
  • 經驗學習登錄表

§使用估算資訊:工作範疇、所需資源類型或技術水準、估算的資源數量、資源行事曆。

§可能影響預估的因素:期程的限制、投入的努力、資源形式、時程網路圖分析技術。

§由專案團隊中,對特定活動之工作內容本質「最熟悉的個人或團體」來進行估算

§其他影響估算期程的因素:

效益遞減規律(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):當有多種投入時,單獨增加某一點投入,會很快達到一個高度,超過該點,增加投入能得到的產出會遞減。

○資源數量(Number of resources):資源增加兩倍,不一定會使工作時間減半,反而有可能因風險產生額外期程。EX.人月神話、軟體業。

○科技的進步(Advances in technology):可能影響期程與資源需求。

團隊成員的積極性(Motivation of staff)

   ●學生症候群(Student Syndrome):又稱拖延症候群,在最後期限的最後一刻才致力工作。

   ●帕金森定律(Parkson's Law):工作擴大去填滿可用時間。(早就做完,最後才講)

T/T

2. 類比估算法(Analogus estimating):使用過去類似性質的專案,粗估,正確性較低。

3. 參數估算法(Parametric estimating):依據歷史數據與專案參數使用演算法,ex. 工時 = 藍圖數 * 歷史參數(小時/藍圖),依基礎資料的成熟度產生較高的準確度

4. 三點估算法(Three-point estimating):三角分布:tE = tM(最可能值,Most) + tO(最樂觀值,Optimistic) +tP(最悲觀值,Pessimistic) / 3

5. 由下而上估算法(Buttom-up estimating):將WBS較低階層組件的期程、或成本的估計值予以累加,得到一個總和。較為準確

6. 資料分析:

※風險除備分析(Reserve Analysis):

§應變儲備(Contingency Reserve):時程風險儲備,因應時程的不確定性。與已知的未知(Known-unknown)關聯,如成員生病、出現bug。為估算活動期程的百分比或固定時間,納入時程基準中。 。

§管理儲備(Management Reserve):處理未知的未知(Unknown-unknown)的風險,不包含在時程基準內,但屬於整體專案期程之一部份,使用時需以變更申請來修改時程基準

OUTPUT

1. 期程估算(Duration estimate):完成專案活動、階段或專案所需的可能時間量化評量。不包含延後,但可包括一個可能的結果範圍。

2. 估算基礎:估算是如何發展的依據文件,假設事項與限制條件文件、可能的估算值範圍、最終估算值的信心水準、影響估算值的個別風險文件。

※範例:一專案樂觀估計值80天,最可能是100天,悲觀值140天,專案信心水準如何描述?

平均值 = (P + 4*M + O) / 6 = (140 + 4*100 + 80) / 6 =103

標準差 = (P - O) / 6 = (140 - 80) / 6 = 10

→ 平均值103天,正負誤差10天,信心水準在68.26%

→ 平均值103天,正負誤差20天,信心水準在95.46%

→ 平均值103天,正負誤差30天,信心水準在99.73%

 

6.5 發展時程(Develop Schedule) [規劃過程組]

分析活動順序、期程、資源需求與時程限制條件等,建立時程模型。 整個專案期間都要執行

Input T/T Output

1. 專案管理計畫書

  • 時程管理計畫書
  • 範疇基準

2. 專案文件

  • 活動清單
  • 活動屬性
  • 假設紀錄
  • 估算基礎
  • 期程估算
  • 經驗學習登錄表
  • 里程碑清單
  • 專案時程網路圖
  • 專案團隊分派
  • 資源行事曆
  • 資源需求
  • 風險登錄表

3. 協議

4. 企業環境因素

5. 組織過程資產

1. 時程網路分析

2. 要徑法

3. 資源優化

4.資料分析

  • 假設情境分析
  • 模擬

5. 提前與延後

6. 時程壓縮

7. 專案管理資訊系統

8. 敏捷發布規劃

1. 時程基準

2. 專案時程

3. 時程資料

4. 專案行事曆

5. 變更申請

6. 專案管理計畫書更新

  • 時程管理計畫書
  • 成本基準

7. 專案文件更新

  • 活動屬性
  • 假設紀錄
  • 期程估算
  • 經驗學習登錄表
  • 資源需求
  • 風險登錄表

§基於最佳的可得資訊,時程模型可用來決定專案活動與里程碑的預定開始日期與完成日期。

§發展時程需要審查與調整期程估算、資源估算與時程儲備,以建立可用來追蹤時程基準的專案時程。

§活動的開始及結束日期決定後,負責的專案成員審查被分配到的活動,確認與資源行事歷或其他專案沒有衝突。

§確認是否存在邏輯關係衝突,在時程被基準化前確認是否需要資源撫平

§修正與維護專案時程模型→6.6管制時程。

T/T

1. 時程網路分析(Schedule network analysis):一種綜合性、產生專案「時程模型」的技術。如要徑法(下2)、資源優化技術(下3)、建模技術。

2. 要徑法(Critical Path Method, CPM):用來估算專案的最短期程,使用前推法(Forward)、後推法(Backward)找出每個活動的最早開始(ES)、最早結束(EF)、最晚開始(LS)、最晚結束(LF)日期

要徑(Critical Path,CP):專案時程網路圖中最長的路徑。該專案可能的最短完成期程。總浮時(LS-ES或LF-EF, Total float)通常為0

※總浮時為正:由於時程限制條件,後推法算出的最晚完成日期較前推法最早完成日期晚所造成。

※總浮時為負:期程與邏輯關係違反了最晚日期的限制。負浮時分析有助於找到可能得加速方式,使延遲的時程重回正軌。

自由浮時(Free Float)接續活動的ES - 1 - 本活動的EF (最現實,因別人不想動ES)

3. 資源優化(Resource optimization):調整活動的開始和完成日期,使其等於或少於可用的資源。

資源撫平(Resource Leveling):延長時程,將資源需求與可行的供給取得平衡(如一項資源在同時間分配給兩個活動),通常使要徑提高,而浮時可以用來撫平資源

資源平滑(Resource Smoothing):對時程內活動調整,使專案資源需求不超過預定資源限制。不變動要徑,活動只在原浮時內延遲可能無法將所有資源最佳化

4. 資料分析:

※假設情境分析法:評量專案時程在不利的情況下之可行性、儲備應變及回應計畫,以處理意外狀況的影響。

※模擬:大專案用,蒙地卡羅分析,呈現完成日期及機率分布。

6. 時程壓縮(Schedule Compression):在不改變專案範疇的前提下,縮短或加速專案期程,並符合時程限制、滿足強制日期或其他時程目標。當錯過限制條件或原定完成日期時,浮時為負值只用於要徑上的活動

趕工縮時法(Crashing)高成本、花錢有效、加人加班。

快速跟進法(Fast Tracking)高風險、不花錢、活動重疊,可能導致重工、增加協調及品質風險。

8. 敏捷發布規劃:規劃發布時程(通常為3-6個月),同時決定在此發布內要做幾次跌代或衝刺(Sprint)。

OUTPUT

1. 時程基準:由適當的關係利害人核準的專案時程模型。用來與實際成果比較之基礎,只能透過正式的變更管制過程來變更

2. 專案時程:時程模型的產出,由圖形呈現:甘特圖(Gantt Charts,即長條圖,水平軸為時間刻度)、里程碑圖(Milestone Charts)、專案時程網路圖(無時間刻度-純邏輯圖、有時間刻度-邏輯長條圖)。

3. 時程資料:至少包含時程里程碑、排定的活動、活動屬性、假設及限制條件。支援時程細節的資訊:資源直方圖、備選時程方案、現金流預測、訂單與交付時程。

4. 專案行事曆:甘特圖變種,定義各個活動可運用的工作天與班次。(誰在哪天要上班)

 

6.6 管制時程(Control Schedule) [監視與管制過程組]

監視專案活動現況以更新專案進度,以及管理時程基準變更的過程整個專案期間都要執行

Input T/T Output

1. 專案管理計畫書

  • 時程管理計畫書
  • 時程基準
  • 範疇基準
  • 績效衡量基準

2. 專案文件

  • 經驗學習登錄表
  • 專案行事曆
  • 專案時程
  • 資源行事曆
  • 時程資料

3. 工作績效資料

4. 組織過程資產

1.資料分析

  • 實獲值分析
  • 迭代燃盡圖
  • 績效審查
  • 趨勢分析
  • 變異分析
  • 假設情境分析

2. 要徑法

3. 專案管理資訊系統

4. 資源優化

5. 提前與延後

6. 時程壓縮

1. 工作績效資訊

2. 時程預測值

3. 變更申請

4. 專案管理計畫書更新

  • 時程管理計畫書
  • 時程基準
  • 成本基準
  • 績效衡量基準

7. 專案文件更新

  • 假設紀錄
  • 估算基礎
  • 經驗學習登錄表
  • 專案時程
  • 資源行事曆
  • 風險登錄表
  • 時程資料

§判斷專案目前狀態;影響造成時程變更的因素;考慮必要的時程儲備;判斷專案時程是否已經變更;實際變更時予以管理。

§敏捷式:執行回顧審查(Retrspective Reviews),視需要予以校正、精進過程;重新調查待辦清單的優先性;確認每一次迭代可交付成果的產出、確認及允收情況;若有時程變更對其進行管理。

§外包時:向承包商與供應商了解里程碑狀態更新;時程的狀態審查與現地勘查,確保承包商報告的正確性與完整性。

T/T

1. 資料分析

※迭代燃盡圖(Iteration burndown chart):追蹤迭代待辦清單內的剩餘工作,可計算出趨勢線,預測迭代完成後可能的變異從而採取適當行動。

※趨勢分析:檢視專案績效是改進或惡化。

※變異分析:檢是變異的原因與程度預測,決定是否採取矯正措施或預防措施。

2. 要徑法:沿著要徑比較實際進展,可以決定時程現狀。要徑產生的變異,會直接衝擊專案結束日期。評估要徑上的活動進度可以識別時程風險。

OUTPUT

2. 時程預測值(Schedule Forecasts):在預測時間點依據當時的資訊與知識,對專案未來的狀況與事件進行預測與預估,且未來期望的績效是根據現況所提出的糾正或預防措施

 

arrow
arrow

    ling07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