※專案整合管理的關鍵概念:專案整合管理,不能委託或轉移給其他人,只能由專案經理負責。專案管理過程組之間的鏈結,通常是交互運作的。專案整合管理是關於:確保專案成果符合效益管理計畫書、提供專案管理計畫書、運用適當的知識到專案或從專案建立知識(OPAs,知識庫)、管理活動績效與變更、針對影響專案的關鍵變更制定整合性決策、衡量與監視專案進展、分析資料得出資訊與利害關係人溝通、完成專案所有工作、必要時管理階段移轉(Phase transition)。

※專案整合管理的趨勢與興新興的實務作法:自動化工具(PMIS)、視覺化管理工具(也可促成知識移轉)、專案知識管理(專案人員流動不穩定性越高,確保知識不流失)、擴充專案經理的責任(增加職責,介入啟動<商業企劃案>與結束專案)、混合的方法論(方法論還在演化,加入新興作法)

※裁適的考量:因應專案的獨特性考量專案生命週期或階段、開發生命週期、管理手法、變更等。

※在敏捷或調適性環境的考量因素:團隊成員加入整合管理,協作決策制定,T型人員。

 

4.1 發展專案章程(Develop Project Charter) [起始過程組]

發展一份文件,正式授權專案的存在,可將組織資源應用於專案活動中,專案經理要盡早任命執行一次或在事先訂好的時機點進行

Input T/T Output

1. 商業文件

  • 商業企劃案
  • 效益管理計畫書

2. 協議

3. 企業環境因素

4. 組織過程資產

1. 專家判斷

2. 資料蒐集

  • 腦力激盪
  • 焦點團體
  • 訪談

3. 人際關係與團隊技巧

  • 衝突管理
  • 促進
  • 會議管理

4. 會議

1. 專案章程

2. 假設記錄

§對於外部專案以正式契約(合約)達成協議,對內部組織仍需以專案章程來建立內部合作關係。(不管是內部還是外部專案都要寫的意思)

§專案章程,由贊助者或由專案經理與啟始單位協作發展,使專案經理更了解專案目標目的。批准的專案章程授權專案經理去規劃、執行與管制專案。

§專案由專案外部單位起始(贊助者、PMO、專案集、專案組合主席),專案發起人或贊助者位階應足以為專案取得資金與承諾資源。

§發展專案章程,確認專案與組織策略、進行的工作相符合。

§專案章程非契約、協議

INPUT

1. 商業文件:專案之前已發展完成,但仍定期被審查。提供專案以上的管理層級,制定決策之用。專案章程將文件適當資訊納入專案,但專案經理不可更新或修改商業文件,只可提供建議。

2. 協議(Agreements):定義專案的初始意向(Initial intentions),形式可為契約(Contracts,外部專案)、口頭協議、合作備忘錄(MOUs)、電子郵件等。

T/T

2. 資料蒐集

訪談(Interview):直接與利害關係人討論獲得高層次的需求、假設事項、限制條件,核可準則與其他資訊。

3. 人際關係與團隊技巧

※促進(Facilitation):將群體性事件有效的導向成功的決策、解決方案或結論的能力。確保有效的參與、互相理解、考量所有意見、結論皆被認可。

※會議管理(Meeting Management):確定每個利害關係群組代表人都有邀請。詳細於專案溝通管理說明。

4. 會議(Meetings):與利害關係人舉行會議,識別:專案目標、成功準則、主要可交付成果、高層次的需求里程碑概要、其他概述資訊。

OUTPUT

1. 專案章程:記載專案需滿足的產品、服務或成果的高層次資訊。確保利害關係人對主要可交付成果、里程碑、參與專案每個人的角色與責任有共同瞭解。

2. 假設記錄(Assumption Log):專案起始前,商業企劃案所列出的高層次策略、營運的假設事項與限制條件會納入專案章程中。較低階的活動與任務假設,如定義技術規格、估算等持續產生,這些專案生命週期中的所有假設與限制都歸入假設記錄

 

4.2 發展專案管理計畫書(Develop Project Management) [規劃過程組]

定義、準備、協調所有的「計畫書組件」(Plan Components),並整合程一個完整的「專案管理計畫書」之過程。為定義所有專案工作,及如何執行這些工作的基礎。執行一次或在事先訂好的時機點進行

Input T/T Output

1. 專案章程

2. 其他過程的產出

3. 企業環境因素

4. 組織過程資產

1. 專家判斷

2. 資料蒐集

  • 腦力激盪
  • 檢核表(Checklist)
  • 焦點團體
  • 訪談

3. 人際關係與團隊技巧

  • 衝突管理
  • 促進
  • 會議管理

4. 會議

1. 專案管理計畫書

 

§定義專案應該如何執行、監管與結束。

§可能是概括式(Summary)或詳盡(Detialed)的。

§必須足夠穩健(Robust)回應不斷變化的環境,也可隨專案進展產生更精準的資訊。

§三大基準:範疇、時間、成本。專案執行時與此參考作比較,管理專案績效。基準核定,贊助者批准後,必須藉由「進行整合變更管制」才可更改!!

T/T

2. 資料蒐集

※檢核表(Checklist):組織依自己經驗或藉助產業的檢核表,指引專案經理確認所有需要的資訊是否已包含到專案管理計畫書中。

4. 會議(Meetings):啟動會議(Kick-off Meeting)代表規劃階段結束和執行階段的開始。目的在於傳達溝通專案目標、獲得團隊隊專案的承諾、說明利害關係人的角色與責任。小專案(同團隊)在規劃過程組執行;大專案(等團員加入)在執行過程組執行。多階段專案--每個階段開始時舉行。

OUTPUT

1. 專案管理計畫書:含9個子管理計畫書、3個基準、額外組件(ex.變更管理計畫書、構型管理計畫書、績效衡量基準、開發手法、專案生命週期、管理審查等)

§專案文件:規劃過程產出,非專案管理計畫書一部分,但也是有效管理專案的文件,ex. 活動清單、假設記錄、成本估算、團隊章程、風險登錄表、資源行事曆等。

 

4.3 指導與管理專案工作(Direct and Manage Project Work) [執行過程組]

領導與進行專案管理計畫書所定義的工作,並實施獲准的變更。提供專案工作與可交付成果的整理管理,提升專案的成功率。整個專案間都要執行。

Input T/T Output

1. 專案管理計畫書

  • 任何組件

2. 專案文件

  • 變更記錄
  • 經驗學習登錄表
  • 里程碑清單
  • 專案溝通
  • 專案時程
  • 需求追溯矩陣
  • 風險登錄表
  • 風險報告

3. 獲准的變更申請

4. 企業環境因素

5. 組織過程資產

1. 專家判斷

2. 專案管理資訊系統

3. 會議

1. 可交付成果

2. 工作績效資料(Data)

3. 議題記錄

4. 變更申請

5. 專案管理計畫書更新

  • 任何組件

6. 專案文件更新

  • 活動清單
  • 假設記錄
  • 經驗學習登錄表
  • 需求相關文件
  • 風險登錄表
  • 利害關係人登錄表

7. 組織過程資產更新

 

§執行專案活動,完成專案目標與可交付成果(Daily)。

§分配可用資源與管理使用率,並進行因工作績效資料與資訊分析產生的專案管理計畫書變更。

§檢閱所有專案變更的衝擊,實施獲准的變更申請(矯正措施、預防措施、缺陷修復)。

§蒐集工作績效資料(data)並傳遞給合適的管制過程分析(作為投入),並可作為回饋記錄進經驗學習中。

INPUT

2. 專案文件

※變更記錄:4.6.3.3進行整合變更管制的產出,包含所有變更申請的狀態。

※經驗學習記錄表:4.4.3.1管理專案知識的產出。改進團隊績效,避免重複錯誤。協助團隊辨識在哪些方面可以規則或指引,使團隊行動方向可以一致。

※里程碑清單:6.2.3.3定義活動的產出,顯示特定里程碑在時程上的日期。

※專案溝通:10.2.3.1管理溝通的產出。包含績效報告、可交付成果狀態、專案產生的其他資訊。

※專案時程:6.5.3.2發展時程的產出。包含活動清單、每個活動時程、資源與規畫的起始、結束日期。

※需求追溯矩陣:5.2.3.2蒐集需求的產出。將產品需求與可滿足的可交付成果予以連結,協助聚焦於最終成果。

※風險登錄表:11.2.3.1辨識風險的產出。提供關於可能衝擊專案執行的威脅與機會相關資料。

※風險報告:11.2.3.2辨識風險的產出。整體專案風險來源相關資訊,已辨識的個別專案風險項目總結資訊。

3. 獲准的變更申請(Approved Change Request):4.6整合變更管制的產出。由CCB審合且核准的申請事項。

OUTPUT

1. 可交付成果(Deliverables):完成一個過程、階段或專案,產出的可驗證產品、結果或執行服務的能力。包含專案管理計畫書的組件。第一版完成後,若需修改,就要應用變更管制。可交付成果由構型管理工具管理

2. 工作績效資料(Data):活動執行期間,所觀察與量測的原始資料

3. 議題記錄(Issue Log):記錄、追蹤所有議題(未解決事項),確保持續關注並解決。第一次產生的議題紀錄由本過程產出,之後經監事與管制過程組更新

 

4.4 管理專案知識(Manage Project Knowledge) [執行過程組]

現有知識的再應用、建立新知識。整個專案間都要執行。

Input T/T Output

1. 專案管理計畫書

  • 任何組件

2. 專案文件

  • 經驗學習登錄表
  • 專案團隊分派
  • 資源分解結構
  • 商源評選準則
  • 利害關係人登錄表

3. 可交付成果

4. 企業環境因素

5. 組織過程資產

1. 專家判斷

2. 知識管理

3. 資訊管理

4. 人際關係與團隊技巧

  • 主動傾聽
  • 促進
  • 領導
  • 人脈建立
  • 政治認知

1. 經驗學習登錄表

2. 專案管理計畫書更新

  • 任何組件

3. 組織過程資產更新

 

§顯性(Explicit)知識:可用文字、圖片與數字輕易編撰的知識;隱性(Tacit)知識:個人化的知識,難以表達,例如信念、洞察力、經驗、訣竅(know-how)

§關鍵性活動:知識分享、知識整合。

§錯誤認知:只有文件化就可分享、只在專案結尾得到。

§顯性知識經編撰後分享;隱性知識藉由對話與互動分享。

§顯性知識缺乏情境脈絡繪有不同解讀;隱性知識內含情境脈絡卻難以杜撰。

§不能強迫分享或關住他人擁有的知識,故用信任的氣氛、激勵的方法促使分享。

T/T

2. 知識管理(Knowledge Management)[人的互動]將員工聯繫起來,使他們合作生成新知識、分享隱性知識。通常用面對面互動建立知識管理所需的信任關係,之後可用虛擬互動來為戶信任關係。工具包含:人脈建立、社群、會議、工作影子見習、研討會等。

3. 資訊管理(Information Management)[顯性知識的分享]創造資訊,並與人連結。工具包含:經驗學習登錄表、圖書館服務、編撰顯性知識的方法、PMIS。可加入互動支援元素,聯繫創始者以尋求建議或協助(比使用關鍵字搜索快速簡易)。

4. 人際關係與團隊技巧

主動傾聽(Active Listening):盡可能了解說話者所說的內容。[有效傾聽(Effective Listening):盡可能理解(不是贊同)說話者的觀點。]

OUTPUT

1. 經驗學習登錄表(Lessons Learned Register):包含情境種類與描述,也可能包含其衝擊,建議及行動提議。可以紀錄挑戰、問題、衝擊、已實現的風險與機會或其他。專案早期由本過程產出經驗學習登錄表,執行期間成為許多過程的投入,也成為許多過程的產出(更新)。專案或階段結束後,資訊轉移至組織過程資產中的經驗學習知識庫。

 

4.5 監視與管制專案工作(Monitor and Control Project Work) [監視與管制過程組]

追蹤、審查及報告整體專案進度,滿足專案管理計畫書中所定義之績效目標。整個專案間都要執行。

Input T/T Output

1. 專案管理計畫書

  • 任何組件

2. 專案文件

  • 假設紀錄
  • 估算基礎
  • 成本預測值
  • 議題紀錄
  • 經驗學習登錄表
  • 里程碑清單
  • 品質報告
  • 風險登錄表
  • 風險報告
  • 時程預測值

3. 工作績效資訊

4. 協議

5. 企業環境因素

6. 組織過程資產

1. 專家判斷

2. 資料分析

  • 備選方案分析
  • 成本效益分析
  • 實獲值分析
  • 肇因分析
  • 趨勢分析
  • 變異分析

3. 決策制定

4. 會議

1. 工作績效報告(Reports)

2. 變更申請

3. 專案管理計畫書更新

  • 任何組件

4. 專案文件更新

  • 成本預測值
  • 議題紀錄
  • 經驗學習登錄表
  • 風險登錄表
  • 時程預測值

§監視:蒐集、量測及評量衡量結果與趨勢,以推動過程的改善。可以讓團隊洞察專案健康狀態與辨識需特別注意的部份。

§管制:制定矯正、預防措施或重新規劃,並追蹤後續,以確定能解決議題。

§專注於:實際績效與專案管理計畫書比較、決定是否採取後續措施、檢驗個別專案風險狀態、維護產品及相關文件的正確性、提供預測資料,更新現有的成本與時程資訊、監視核准之變更、確保專案與商業需求相符。

INPUT

3. 工作績效資訊(Informations):原始資料(Data)無法用來做決策,必須與計畫書和其他變數比較,提供背景說明。也可顯示與原計畫的變異程度:是否超過門檻(Thresholds)、是否採取預防措施或矯正行動。

T/T

2. 資料分析

※備選方案分析(Alternative analysis):當「偏差」(Deviation)發生時,用來選擇矯正措施或矯正與預防措施的組合

※趨勢分析(Trend analysis):根據過去結果預測未來績效。盡量於專案前期提供,使團隊有時機分析及更正異常狀況。用於預防措施的推薦

※變異分析(Variance analysis):預定績效與實際績效的差異。包含:期程、成本、資源、技術及其他指標。啟用適當的矯正或預防措施

OUTPUT

1. 工作績效報告(Reports):以實體或電子方式呈現工作績效資訊,產生決策或行動,藉由溝通管理計畫書的溝通過程傳遞給利害關係人。包括:實獲值圖(S-Curve)、儲備金燃盡圖(Reserve Burndown Chart)、缺陷直方圖(Defect Histogram)、趨勢線與預測值、契約績效資訊、風險摘要。

2. 變更申請(Change Requests):

※矯正措施(Corrective Action):重新調整工作績效,以符合專案管理計畫書。(已經發生)

※預防措施(Preventive Action):有目的的活動,確保未來的專案工作績效與專案管理計畫書一致。

※缺陷修復(Defect Repair):有目的的活動,用以改正不合規(Nonconforming)的產品或產品組件。(已經發生)

 

4.6 進行整合變更管制(Perform Integrated Change Control) [監視與管制過程組]

審查所有的「變更申請」,核准與管理對於可交付成果、專案文件、專案管理計畫書的變更,同時考量變更對整體專案的風險整個專案間都要執行。

Input T/T Output

1. 專案管理計畫書

  • 變更管理計畫書
  • 構型管理計畫書
  • 範疇基準
  • 時程基準
  • 成本基準

2. 專案文件

  • 估算基礎
  • 經驗學習登錄表
  • 需求追溯矩陣
  • 風險報告

3. 工作績效報告

4. 變更申請

5. 企業環境因素

6. 組織過程資產

1. 專家判斷

2. 變更管制工具

3. 資料分析

  • 備選方案分析
  • 成本效益分析

4. 決策制定

  • 投票
  • 獨裁式決策
  • 多準則決策制定

5. 會議

1. 獲准的變更申請

2. 專案管理計畫書更新

  • 任何組件

3. 專案文件更新

  • 變更紀錄

§一開始可由口頭提出,但最後一定要以書面文件進入變更管理或構型管理系統

§變更申請在正式核准前,需要準備已估算的時程衝擊與成本衝擊資訊。

§變更申請需由負責人(專案贊助者、專案經理、CCB主席)來核可、延緩或拒絕。

§變更管制委員會(Change Control Board, CCB):負責審查、評量、核准、延後或拒絕變更申請,並紀錄與傳達決策的授權團體。若客戶或贊助者非CCB一員,責仍需告知並請求核准。

§獲准的變更申請可能更新:成本估算、活動排序、時程日期、資源需求、風險回應備選方案分析。(影響8.3 管制品質、12.3 管制採購、4.3 指導與管理專案工作)

INPUT

4. 變更申請:如4.5列出的三種,若對專案基準有影響時,只有核准的變更才可用來更新基準

T/T

2. 變更管制工具:促成「構型」與「變更」管理的手動或自動化工具。需支援的構型管理活動:構型項目辨識(Identify configuration item)、紀錄與報告構型項目狀態(Record and report configuratuin item status)、進行構型項目的驗證與稽核(Perform configuration item verification and aduit)[確保構型項目的組件是正確的]。需支援的變更管理活動:辨識變更(Identify changes)、紀錄變更(Decument changes)、決定變更(Decide on changes)[審查變更]、追蹤變更(Track changes)。

4. 會議:變更管制會議(Change Control Meeting, CCM)。同時審查構型管理活動。委員會的角色和責任經利害關係人同意備記載於變更管理計畫書中。會議紀錄、相關資訊、後續行動需傳達給利害關係人。

 

4.7 結束專案或階段(Close Project or Phase) [結束過程組]

結束專案、階段或協議涉及的全部活動之過程。使資訊歸檔、組織資源釋放執行一次或在事先訂好的時機點進行

Input T/T Output

1. 專案章程

2. 專案管理計畫書

  • 任何組件

3. 專案文件

  • 假設紀錄
  • 估算基礎
  • 變更記錄
  • 議題紀錄
  • 經驗學習登錄表
  • 里程碑清單
  • 專案溝通
  • 品質管制衡量值
  • 品質報告
  • 需求相關文件
  • 風險登錄表
  • 風險報告

4. 已接受的可交付成果

[Accepted]

5. 商業文件

6. 協議

7. 採購相關文件

8. 組織過程資產

1. 專家判斷

2. 資料分析

  • 文件分析
  • 回歸分析
  • 趨勢分析
  • 變異分析

3. 會議

1. 專案文件更新

  • 經驗學習登錄表

2. 最終產品、服務或成果轉移

3. 最終報告

4. 組織過程資產更新

 

§滿足專案完成準則(Completion criteria)或階段退場準則(Exit criteria):所有文件與可交付成果為最新版本、議題均解決、可交付結果由客戶正式接收、成本已入專案成本帳,關閉專案帳戶、重新安置人員、多餘材料處理、設備資源重分配、整理最終報告。

§完成契約協議相關活動:賣方工作正式允收、結束未解之求償、更新紀錄反應最終成果、資訊歸檔。

§其他需要的活動:收集專案或階段的紀錄、稽核專案成功或失敗、管理知識分享與轉移、辨識經驗學習、專案資訊歸檔。

§轉移專案可交付成果給下一個階段或生產/營運。

§蒐集可改善及更新組織政策與程序的相關建議予合適的單位。

§衡量利害關係人滿意度

§若專案在完成前被中止,會建立程序調查原因。

INPUT

7. 採購相關文件:可做為經驗學習,並評量承包商是否繼續簽約的基礎。

T/T

2. 資料分析

※回歸分析(Regression analysis):分析不同對專案有貢獻的變數之間的關聯性,改善未來專案的績效。

3. 會議:用來確定完成上述所列活動,慶祝成功。ex. 結束報告會議、客戶總結會議、經驗學習會議、慶祝會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ng0714 的頭像
    ling0714

    姬麻咩七淘

    ling07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